1879,过了初识和磨合期,我终于记住它了

2019-06-28 13:02:54607

作者简介:杜艳,来自江苏无锡,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英语专业。2012年接触心理学,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格,却苦于无实践经验。现加入1879计划,成为五期班的一员,希望在1879,心理咨询之路走得更远、更专业。

 

一、1879,曾是记不住的数字

自从接触心理学开始,1879一直是个绕不过去的坎。我无法记住这个必考点。我想了无数办法来记住这个数字,比如谐音、数字规律、反复复诵,但我之前从来没在考完试第二天还能记住它。

终于记住它时,我已经拿着1879项目的学生证,上了大半学年的课,参与了一次又一次的讨论会了。1879不知不觉地从我嘴边滑出,待我发觉,这个数字已经深深刻进了我的心里。

 

二、我在1879的“入坑”历程

还记得参加复审后,顾问老师和我说,1879非常严谨,需要通过严格的考核才能录取。我不太相信。我不满意自己在复审中的表现,但我还是被录取了。根据我的经验,心理学的培训多数只是在圈自己人的钱。很多咨询师参加完昂贵的培训,就顺手开个小班,以略低的价格招呼其他想进入圈子的人来参加。也因为这些,我一开始对1879并没有完全信任,而是带着批判、审视的目光加入进来,甚至盘算着苗头不对就撤(反正刚开始可以退学费的嘛)。

前排右一,在日本参加会议

然而,事实证明,人算不如天算。

第一次上课,就感觉自己入了“坑”。

第一次课,是廖凤池老师讲咨商理论与实务,主要介绍心理咨商的几个主要流派。撇开理论和实务不谈,廖老师更多地强调每个流派的优点及其局限性。

在这堂课上,我终于看懂一件事:没有哪个学派是完整洞悉了心理咨商的,各家流派百家争鸣,却都在盲人摸象。廖老师说,现在运用最广泛的流派,叫“整合派”。这次课概览了世界主流的各大流派,为的就是让我们把各种理论拼凑出一个整体,并尝试在其中找到最适合于自己的那一片。

我突然想到,在《倚天屠龙记》里,张无忌不就是“整合”了各门派之所长,最后成了武学奇才么?想来,心理咨商,也大致如此罢。

这么想着,我便错过了退学费的最佳时期,继续上课了。接下来的几次课,都一点一点地卸下了我的心理防线。

我逐渐相信,这里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,而且在教导我们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心理咨询师。1879的老师们带着传道、授业、解惑的使命感,他们希望把真正科学的心理咨询推广开来,让我们能学到能够实实在在帮助他人的心理咨询。

我的这种悄然变化,在第三次课上爆发了——是廖老师带领的小团体课。在团体的诸多练习中,我感受到了“被看见”的喜悦。我发现自己弱小的外在,也许只是保护色,也许我很怕一旦自己强大,会给别人带来威胁,从而让我自己不安。我以前也参加过个人成长团体。在那个团体里,我乖乖地配合着领导者和其他团员。我微笑着演戏,告诉他们我很感动,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。

这次,我依然微笑着,却带着泪光,以及逐渐坚定的目光。只是被同辈的同学们“看到”,我已如此,然而,不光被同学“看到”,也感受到了廖老师的“看到”。不过,廖老师只是一如既往地坐在位置上,安安静静地看着我们微笑。他知道一切,却不道破。在后来的问题解决课上,他说,我们要做的,是跟随。回顾想想,我在小团体课上的体验,的确如此。

然后,是伦理课。我们很少能在其他平台看到伦理课。我们知道双重关系不能做咨询,却难以理解在实际咨询中竟会如此难以把握;我们口口声声以来访者福祉为先,却一知半解就急着接案收费;我们想要帮助来访者,却以为提供建议就是最好的帮助。伦理,看着不起眼,却更重要于理论和技术。

快乐一家

三、不一样的我,不一样的学习

随着一遍一遍地感受着台湾老师们的严谨和负责,我有了很多的变化:愿意在课上积极提问、争取演练的机会;在和同学们的讨论中,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;我开始相信自己,也相信他人;在对应事件上也变得更有弹性,收放自如。现在的我,可以很坚定告诉别人,我的温柔是为了承接你们的防御,就像太极拳一般,以柔克刚。

再来说说学习。

之前的学习过程,总是为了考级看一些提纲挈领的教材,主要目的是记住考点和难点;一些专业系统的学习,也是以“心理学”的课程架构设计的,没有“心理咨询”这个专业。因此,我学过基础心理学、社会心理学、统计学……但我依然不会咨询。不过话说回来,这些基础知识,让我在一开始进入1879学习时,可能比一些未曾系统学习过心理学的同学们稍轻松一些。

进入到1879项目学习,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“读书”。

还没开始上课,我们班就有了自己的读书群,开课前就带着我们把第一本书从头到尾念了一遍。“每本书至少读7遍”,这是廖老师的“训诫”。我暂时只能拍胸脯保证每本书读1遍。

第一次上课,班主任就给了我们一长串的参考书单,可以借阅。确实,几乎每一位台湾老师都在强调读书的重要性。

廖老师告诉我们,他在读研究生、博士生的时候,把研究所图书馆所有心理学相关的书都看遍了。

余祥云老师说,当督导看到我们递交的个案材料时,很容易就能分辨哪些人读了书,哪些人没有读。

曾文志老师的课件上、上课中,都是各种参考书目。

我想,一定是因为“读书”、读“专业”的书,对于一个专业工作者而言,是最为基础和最为必要的。我们朴素的人生经验,如果足够丰富,也能带我们走过很长一段咨询师之路,但专业知识,能拓宽我们的思路、打破我们的局限,让我们走得更远,让我们能更多元地去看待每一个不同的人。

“多元”是又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词汇。

迄今为止,欧美国家的心理学发展走在世界前沿,有目共睹,我们也紧跟着,引进了各种疗法、量表、理念。

然而,我们容易忽略掉:

其一,这些疗法、量表和理念背后,用于支持他们观点的人群,和我们不是同一类。我们彼此有着相似却不同的生理特点、完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、各种各样的人文历史,我们无法照搬他们的科学来指导我们的生活。

其二,作为咨询师,我们也将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们。他们带着各自完全不同的生活历程来到咨询室,他们可能有着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观念、不同的习惯,有些我们甚至无从想象。咨询师需要接纳同理他们,“多元化”就尤为重要。我曾经用“广泛的价值观”来向一位不懂心理学的朋友表示“多元化”。我说,真正的咨询师能接纳的价值观可以非常广泛,无论对面坐着什么样的人,我们都需要去接纳。当然,如果实在做不到,我们就必须转介。

转介,也许意味着客户流失、收入变少,但有时却是真正为了“案主的福祉”。我们是助人工作者,我们从事与人心有关的工作。这是非常微妙的。如果说给 “案主的福祉”下个定义,可能永远都说不清楚。比如咨询需要收费,一方面是因为这是一份工作,我们需要养活自己;另一方面,这竟然也是“来访者福祉”的一部分!

很多因素都可能阻碍我们真正去为了“案主的福祉”考虑,因此我们需要去“觉察”。我们要学会体会自己当下的情绪、感受、看法、判断,能够分辨哪些是案主的,哪些是我们自己的。我们要学着在咨询时一只脚踏进案主的框架,同时另一只还得留给自己的,以我们的专业性去帮助案主。我们要做案主的镜子,真诚地反应他们的处境,耐心地跟随。

后排右一为杜艳,与五期班学习小组一起

四、我,我们

除了个人成长和专业知识,最让我有深切体会的另外一点就是:一群志同道合的人,一起做一件志同道合的事。我们班级在课后,经常会组织小组讨论,复习上课的内容,或各抒己见。班级的读书群组织大家一起读书,每天一个小时,每人读一段。

这些简单的方式将大家凝聚在了一起,同学之间互相鼓励、互相支持,谁也没有给谁带来压力,而是齐心协力地完成一件事。所谓的集体荣誉感、团队合作,也就是从这里慢慢培养出来的吧。感觉自己萌生出了从来没有的团队感呢。

篇幅有限,还有很多值得唠叨的地方,也许今后有机会再聊。最后想说的是,我还有很多不信任自己的地方,也没有完全接纳自己,所以还需要在1879的环境里多沉淀一点。

我总是告诉自己,不要急,慢下来。当哪一天我变得更有弹性,更能放下防御之时,我也一定会向学长学姐们一样,成为合格、甚至优秀的心理咨询师。

我相信,这一天不会太远,因为1879就在这里,在我的身边。

我终于记住你了,1879!

文/杜艳

编/如意

报名1879计划,请点击我要报名

实时了解1879信息,请关注1879公众号